已解决问题

西南医科大学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哪个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专业好(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专业河中医和西南医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9 05:03:14 解决时间:2022-12-16 15:31

满意答案

西南医科大学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哪个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西南医科大学和河南中医药大学各排行榜,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专业的分数线,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河南中医药大学与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分数对比(河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河南中医药大学
(最高/最低分)
西南医科大学
(最高/最低分)
护理学2021理科 554/529(本科一批)/()
护理学2021文科 569/561(本科一批)/()
护理学2020理科 -/559(本科一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20理科 -/559(本科一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20文科 -/560(本科一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9理科 544/514(本科一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9文科 557/538(本科一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8理科 -/515(本科一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8文科 -/547(本科一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7理科 -/471(本科二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2017文科 -/500(本科二批)-/533(本科二批)
护理学类 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
河南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第二批本科,学制四年,文理兼收。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专业英语、英语口语等。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知识、外语语言知识,具有良好英语交际能力和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实际应用能力,毕业后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教育、护理技术输出、涉外企业员工的健康保健以及满足涉外护理需要的外向型高级护理人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趋向:适应于在各级医院、医学院校及卫生行政部门,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社区教育、护理技术输出、涉外护理及相关工作。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专业录取分数线(2020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河南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12000元/年;办学地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6
文科509
护理学类 护理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第一批本科,学制四年,省级特色专业,文理兼收。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基础、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熟悉中医护理理论,掌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具有一定的辨证施护能力,具有初步的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及创新能力,能在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趋向:适应于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医学院校、社区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以及中、西医科研机构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河南护理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龙子湖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29
文科561
广西护理学(5500元/年,在龙子湖校区办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79
文科521
山东护理学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11
福建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10
历史类525
安徽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88
文科559
浙江护理学综合平行录取一段普通类567
江苏护理学(在龙子湖校区学习)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34
黑龙江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00
文科463
吉林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45
文科482
辽宁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06
历史类559
内蒙古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410
文科484
山西护理学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88
文科530
河北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16
护理学类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系统的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 临床护理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在 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护理学及相关的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接受临床护理及护理科研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与护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 知识;

2.掌握护理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4.具有应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5.具有初步配合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具有与护理对象和相关专业人员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7.熟悉防治传染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

8.熟悉不同人群卫生保健及健康促进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9.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10.了解护理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

11.了解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方法;

12.具有创新思维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树立终身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 理念;

13.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

14.具有人道主义精神以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5.具有尊重他人、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及符合职业道德标准的职业行为;

16.树立依法执业的法律观念,具有在执业活动中保护护理对象和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 能力。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 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及护理伦理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一定量的教学实践(临床见习)以及不少于40周的毕业实习,以 确保学生获得足够的护理实践技能训练。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含手术室)、妇产科、儿科、 急诊科、精神科等临床科室及社区卫生保健机构。此外,安排一定时间的科研训练以培养学生基 本的科研能力。毕业论文可以采取个案报告、综述、科研论文等多种形式。

在学习期间,还应安排一定量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基础医学实验和护理学专业技能实践两部分,主要有人体形态与机能实 验(包括解剖、生理、病理生理、药理、免疫等)、基础护理学技能实践、健康评估技能实践以及内 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救、精神科和社区护理等专科护理技能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0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河南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18000元/年;合作方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单列专业。收费标准如有变化,以上级部门最新批复为准)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08
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12000元/年;办学地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476
护理学(中外合作办学)(18000元/年;合作方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单列专业。收费标准如有变化,以上级部门最新批复为准)文科521
护理学(民族传统体育与保健英语方向)(12000元/年;办学地点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509
护理学类 护理学
西南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批次:本科第二批;文理兼收;学制:四年;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预防保健的基础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技能,能在护理领域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的高级护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健康评估、人际沟通、公共关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基础、内、外科护理学、成人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精神科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老年护理学等。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学院校从事该领域的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护理学(城北校区就读.)(城北校区就读.)(城北校区就读.)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12
文科533
重庆护理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67
历史类540
河南中医药大学
211
校友会(综合)
232
武书连
29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黄帝的故里,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自古以来,中原医林兴盛,名医大家辈出,中药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4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占地面积1594.94亩。建筑面积62.34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7亿元。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60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等16个院(部)。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164人。

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先后有14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43人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党委被河南省委授予2016年“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个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团支部荣获2018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36人,专任教师1175人。硕士生导师584人,博士生导师80人。有国医大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4人,全国名中医3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中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7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中原名医”1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7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3人; 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省名中医3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人; 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2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15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9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级别人才项目获得者119人。先后有20多人次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殊荣;140余人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等32个本科专业和1个应用心理学第二学位专业。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我校先后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拍摄,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5300余张。年门诊量达510万余人次,年收住院病人13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洛阳市第一中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55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一附院获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仲景医院。二附院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区医院”。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5个,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众创空间1个,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1个, 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厅局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和研究室60个。学校有实验动物中心,电镜中心公共科研平台2个及医学类、药学类共享平台2个。以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在仲景方药研究与开发、中医药治疗免疫和过敏性疾病、艾滋病的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科研团队开展了深入的科技合作。加强了对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中医方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河南地道药材标准化、现代化研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校以来我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6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64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首批虚拟教学实验项目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8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8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1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99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466部。发表学术论文44286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896篇;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51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项目150项,省部级项目346项,厅局级项目1017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2567.75万元。

学校主办有《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两种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均为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中医学报》还跻身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行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优秀编辑部,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级期刊、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并且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图书馆各类图书162万册,中外文期刊3383种,中外文数据库113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深入推进了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和中医药国际教育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马来西亚仲景学院招生、意大利锡耶那大学的护理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继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并顺利通过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绩效评价验收,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展运动康复本科专业教育合作项目开始招生。服务国家外交的援外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在国际合作行业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医药医疗外派二十余名骨干医生、教师远赴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家进行援非医疗工作,涌现出多名“和谐医疗先进个人”,为河南省赢得了良好声誉。着力推进了中医药沿“一带一路”走出去,积极联系协调省外事服务中心在我校设立“河南省外事侨务服务中心龙子湖办事大厅”,极大便利了我校师生办理出国手续;同时我校也积极探索将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引进来,高效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有力推进国际化发展,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来华留学生来源渠道和人数逐年递增,层次不断提高。

学校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成功获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争取个人和企业捐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拓了校、政、企多方共同合作的新模式。注册河南省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为学校十万余名校友搭建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平台。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许昌市人民政府、洛阳市人民政府、卢氏县人民政府、洛宁县人民政府、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红日集团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嵩山少林寺等签署合作协议,在卢氏、济源、西峡等地建有1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承担全省30多个、70余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任务,带动了近30万药农致富。被授予“河南省第四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文明单位。

历经60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校训和“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精神气概,百折不挠、坚韧图成的精神品格,抢抓机遇、勇于担当的精神追求,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精神特质”为核心表现的大学精神,孕育并形成了“立德铸魂,德术兼备”育人理念,“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特色更加凸显。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教师中涌现出了以 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中国好医生”徐立然、 “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学校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6月,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年9月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2019年6月,成功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原最具魅力大学”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批“2019年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高校”、“2018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微信十强”单位。

目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不断进取,正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突出中医、中原、仲景特色,以调结构为保障,以抓内涵促发展,以突出特色为优势,以求突破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平均伙食标准

    学生平均伙食标准300元。一般450元可以吃得比较好,600元可以吃得非常好。


通讯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路与博学路交叉口龙子湖高校园区河南中医药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319
校友会(综合)
256
武书连
1702
US排名
30
软科(医药)
学校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于川渝滇黔结合区域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泸州。学校前身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始建于1951年,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4年起开展留学本科生学历教育,2010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年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团结奋斗、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秉承“厚德精业 、仁爱济世”的校训和“自强不息、守正出新 ”的精神,坚持“厚德精业、兼容开放”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德业双修、中西医并重”的办学特色。学校现有忠山、城北两个校区,占地2011亩;下设20个院(系),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1.9万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各级各类专门人才超过17万余人,成为四川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川渝滇黔结合区域预防、医疗、科学研究和健康产业服务中心。

学校(含直属附属医院)有医教员工8000余人;有专任教师1288人,其中有高级职称人员581人、博士学位人员603人;有博士生导师52人、硕士生导师904人;有各类高层次人才百余人,其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

学校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学科特色突出。临床医学、药学是四川省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在ESI全球排名前1%机构中位列41.49%。现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涵盖医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有普通本科专业33个,涵盖7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5个,大力推进“医工、医理、医文”结合,构建了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专业教育体系。

学校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单位,承担了国家医学教育改革项目5个。2021年参加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四个赛道均晋级全国总决赛并获奖。2011-2018年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西南西北片区特等奖1次、一等奖6次、全国总决赛二等奖3次、三等奖4次;在全国140余所参赛医学院校中,我校是连续6届进入全国总决赛的9所学校之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居参考院校前20%。近4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其中一等奖6项。

学校先后建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7个,获批省、市厅级科研团队39个,是“四川2011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2017-2021年,学校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772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397项; 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学校先后与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对外合作交流关系,并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学术会议,建成了中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先后为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博士后、研究生和本科生500余人。

学校现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抢险中,展现出极强的应急救援能力和高救治成功率。作为西南四省(市)结合区域的省级医疗中心,为川渝滇黔结合区域人民健康保驾护航,为国家和区域医药卫生人才培养和医疗服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边环境

西南医科大学是四川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泸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泸州,是一座大美之城,主城区被长江、沱江两江环抱,“江在城中,江城互融”。泸州,是一座闻名于世的酒城,风过泸州带酒香,是浓香型白酒发源地,拥有泸州老窖和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泸州,是一座红色之城,有着光荣的红色历程,朱德“护国讨袁”在泸州战斗生活5年,刘伯承指挥的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先声,红军“四渡赤水”三渡在泸,书写了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泸州,是一座通达之城,建成高速公路5条,通车里程居四川第3位;绵泸高铁于2021年7月通车,泸州可直达成都、西安、郑州、上海、广州等地;已全面动工的渝昆高铁与规划中的蓉遵高铁在泸州交差而过;泸州云龙机场是四川第三大航空港,全国民航中型机场,当前通航点已达50个,涵盖国内全部一线城市、重要的省会城市和旅游城市。泸州,是一座宜居之城,全市森林覆盖率50.8%,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中心城区建成开放公园43个,形成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生态格局。教育医疗资源优质,有西南医科大学等7所普通高等院校,有“三甲”医疗机构6家,医疗卫生资源和条件居四川省第2位,正在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


  中专 2022-12-16 15:31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休闲体育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西南医科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休闲体育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休闲体育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休闲体育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休闲体育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运动康复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西南医科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运动康复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运动康复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运动康复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运动康复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法学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西南医科大学法学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护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护理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护理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护理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和健康服务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和健康服务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护理学和健康服务与管理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护理学就业前景和健康服务与管理就业前景,护理学专业介绍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护理学和健康服务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西南医科大学护理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护理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护理学就业前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就业前景,护理学专业介绍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护理学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西南医科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卫生检验与检疫和护理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卫生检验与检疫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卫生检验与检疫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西南医科大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和护理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休闲体育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西南医科大学休闲体育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休闲体育和护理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休闲体育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休闲体育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休闲体育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休闲体育和护理学录

  • 中专学校

    西南医科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护理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西南医科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护理学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护理学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