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18 |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376 | 93355 |
| 2018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安全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武器发射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0 | 50022 |
| 20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1 | 49625 |
| 2018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2 | 49259 |
| 2018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2 | 49259 |
| 2018 | 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5 | 47994 |
| 2018 | 环境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5 | 47994 |
| 2018 | 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6 | 47606 |
| 2018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7 | 47188 |
| 2018 | 化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7 | 47188 |
| 2018 | 装甲车辆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8 | 46750 |
| 2018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9 | 46354 |
| 2018 | 交通运输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45901 |
| 2018 | 应用化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45901 |
| 2018 | 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0 | 45901 |
| 2018 | 应用统计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1 | 45498 |
| 2018 | 机械电子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45109 |
| 2018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45109 |
| 2018 | 工业设计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45109 |
| 2018 | 工业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44294 |
| 2018 | 物联网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5 | 43923 |
| 2018 | 建筑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6 | 43511 |
| 2018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7 | 43086 |
| 2018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8 | 42718 |
| 2018 | 市场营销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42290 |
| 2018 | 网络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41473 |
| 2018 | 电子商务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3 | 40654 |
| 2018 | 电子信息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5 | 39865 |
| 2018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38658 |
| 2018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9 | 38292 |
| 2018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37919 |
| 201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5 | 36051 |
| 2018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5 | 36051 |
| 2018 | 机器人工程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33103 |
| 2018 | 工商管理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4 | 32726 |
| 2018 | 俄语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4 | 10105 |
| 2018 | 经济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32403 |
| 2018 | 市场营销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9916 |
| 2018 | 金融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31700 |
| 2018 | 英语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9583 |
| 2018 | 工商管理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9228 |
| 2018 | 经济学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9228 |
| 20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30578 |
| 2018 | 法学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9023 |
| 2018 | 会计学 | 文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5 | 8139 |
| 2018 | 会计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1 | 26785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按国家教育部工程类引导性专业目录设置的宽口径专业,工程性很强。该专业体现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强电与弱电、电力与电子技术、软件与硬件设备、元件与系统相结合。为了适应现代化电气设备制造业、智能电网及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需求,结合沈阳理工大学的军工特色,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新增了该专业,目前已经有3届学生毕业,在校学生数达到217人。经过几年的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博士后1人,教师分别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所学专业涵盖电机与电器、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子与通讯工程、计算机软件与应用等多个专业。教师专业背景与本专业相近程度接近100%。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很强的动手能力。该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就业率和考研比例在学院乃至学校居于前列。
我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电力能源的产生、传输、变换、调控及使用所需的系统运行及其设备制造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应用领域中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系统分析与运行及相关控制等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研发、系统运行、调试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专业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各个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系统分析与控制理论、电气工程基础理论、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技术、电能变换技术、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构建并实施“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工程设计为主线,以现代电气装备设计与制造、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设计、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突出面向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为特色。
以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工程设计为主线,围绕培养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课程设置:
(1)现代电气装备设计与制造能力
配置的具体课程为:电路、工程电磁场与波、高电压技术、工程制图、电气工程CAD技术、电机学、电力变压器设计。
(2)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设计能力
配置的具体课程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基于Matlab的系统仿真技术、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计算机网络基础、智能变电站技术。
(3)新能源技术及其应用综合设计能力
配置的具体课程为:微机原理及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开关电源技术、DSP及其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新能源与分布式发电。
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培养为核心,配置了电路系统设计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电气工艺实习、电力电子综合实训、电机控制综合实训、电力系统分析综合实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训、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设计、智能电网技术综合实训、新能源技术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为了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与许昌许继集团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通过电气工程综合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主干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高电压技术、电机学、交直流调速控制系统、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气工程综合实训。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在电气工程领域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技术开发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研发、系统运行、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维护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就业领域包括国网公司、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铁道、民航、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是现有的国家七个兵器类专业之一,始建于2009年。
本专业培养具备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对抗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了解兵器科学发展的前沿技术,具备从事信息安全与对抗工程应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实验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6人、博士后4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教师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人层次)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树立军工特色,打造了突出信息对抗系统设计的专业特色。本专业现有辽宁省兵器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1个、高校兵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1个、现代毁伤控制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1个、智能爆破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辽宁省武器系统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
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路基础、数字电路基础、高频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机原理、软件无线电技术、通信原理、雷达原理、信息对抗原理与方法。
就业方向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毕业生既可以在国防、军事领域从事信息对抗工作,又可以在民用行业如金融、保险、税务、企业等部门从事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既可从事信息系统、信息对抗系统的研究、开发,亦可从事此类系统的维护、管理、咨询等工作。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现在社会信息繁杂,信息安全问题常常困扰着人们,从而信息对抗技术就产生了,而且会很受人们的重视,此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将会很好。
自动化专业是我校成立最早和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之一,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教学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自动化专业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老师11人。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多年来一直从事自动化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以及很强的动手能力。该专业在特色凝练、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生就业率和考研比例逐年提升。
自动化专业特色是以培养自动化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学中以“控制与系统”为主线,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面向工程技术应用、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科研和工程实践推动专业教学,将科研项目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系统观念、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服务于教学,是自动化专业多年来一直奉行的原则,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先后与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伟创电气有限公司、沈阳昊诚电气有限公司、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和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专业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和工程项目,具有丰富的科研能力和工程项目设计实施能力,近年来,该教学团队先后累计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主干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运动控制基础、电力拖动直流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变频控制技术、过程控制系统。
就业方向:
主要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软件工程师—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就业领域包括高科技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大专院校、金融系统、通信系统、铁道、民航、工矿企业及政府和科技部门。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分铸造、塑性成形及模具和焊接三个方向。铸造方向源自于1978年招生开始的铸造专业;塑性成形及模具方向源自于1985年开始招生的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焊接方向源自于1992年开始招生的焊接专业。经过1998年的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的调整,铸造专业、锻压工艺及设备专业和焊接专业整合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专业历史悠久,基础雄厚。
经过多年的建设,本专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被批准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辽宁省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和辽宁省普通本科应用转型试点专业。并获批辽宁省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本专业依托辽宁省材料加工及性能检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辽宁省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辽宁省高校材料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专业实验室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各种材料加工及性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总值2000万元。
近五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科技计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本专业教师30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2名,讲师7名,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师2名。具有博士学位20名,硕士学位10名。拥有省级教学团队“塑性成形与模具”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精品课“材料成型原理”。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国防特色和辽宁省一流学科,作为该学科的重要支撑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每年招生规模为210人左右。
本专业实施“以设计为主线、以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培养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必需的基本技能和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并在学习工作中具有自学和更新知识能力。具有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素质、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质。
主干课程
工程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学与热处理、材料力学性能、机械设计、材料成型原理
I方向(铸造):铸造工艺、铸造合金与熔炼、铸造设备、砂型铸造工艺课程设计
II方向(塑性成型及模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热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III方向(焊接):金属材料焊接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结构、焊接工艺课程设计
就业方向
本专业分为铸造、塑性成形及模具和焊接三个方向。毕业生可在机械、冶金、国防等领域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的技术开发、工艺和装备设计与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具有分析与解决本领域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本领域的工艺/设计/制造/生产组织与管理工程师等高级应用型人才。
装备制造为“中国制造2025”以及辽宁省为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推进的“一带五基地和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必将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技术,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专家们预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需求将得到大大提升,甚至有可能出现“热销”局面,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将成为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始建于1948年,至今已有70余年办学历史。在1989年,专业名称由办学之初的“表面处理”专业改为“金属腐蚀与防护”专业,在2001年根据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为“应用化学”专业。2016年起,本专业充分利用学校与学院资源,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建立了“2+2”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应用化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与技术、能源化学(化学电源)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涂料制造原理与配方设计方法,在金属腐蚀与防护工程与工艺设计领域、化学电源领域、涂料制造与涂装工艺领域从事生产、研究与开发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5人。博士学位人数比例为80%。专业现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沈阳市优秀教师2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优秀主讲教师3人。应用专业拥有省级“化学工程与环境治理”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特种储备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辽宁省金属表面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金属腐蚀学”和“电镀工艺学”两门省级精品课。专业拥有一支热爱教育、师德高尚、教学能力强、教研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拥有完善的实验实习条件。
应用化学专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化学理论基础扎实、面向实际应用、深入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对我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踏实、肯干、勤奋、敬业,上手快,动手能力强。认为具有良好的通识基础,及综合素质,有较高的工程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素质。
主干课程
绿色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电化学原理、金属腐蚀学原理、涂料科学与制造技术、化工技术经济、三废治理技术、化学电源、新能源技术与应用、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导论。
就业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比较高,毕业生可以在化工、冶金、能源、轻工业、汽车和军工及相关行业、科研单位从事新能源电池设计与制造、涂料制造及涂装工艺、防腐蚀工程与工艺及其它电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生产、设计、研发、营销及生产现场的技术管理工作。由于所学的知识比较广泛,毕业生将会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的选择范围,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学生在毕业五年后,能够成为本专业领域内合格的研发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化验师或相关科技、质量管理人才。此外,2018年毕业生考研率为29%,且近几年考研率呈连年攀升的趋势,毕业生在选择就读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等方式继续深造时余地较大。

沈阳体育学院2018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4分,体育经济与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4分,公共事业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7分,运动人体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0分,运动康复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60分,网络与新媒

沈阳医学院2018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护理学(英语语种考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9分,卫生检验与检疫(英语语种考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9分,食品质量与安全(英语语种考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10分,助产学(英语语种考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沈阳工程学院2018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8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8分,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4分,工业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0分,物流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0分,工程管

2021年沈阳工学院辽宁省招生专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网络与新媒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园林、金融科技应用、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学、工商管理、风景园林、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尚传播、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学前教

2021年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金融学、英语(只招收英语语种的考生)、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俄语、装甲车辆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电子商务、通信工程、网络工程

沈阳理工大学2017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7分,武器发射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7分,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7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8分,应用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9分,金属材料工

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产品设计艺术理录取分数线为409分,环境设计艺术理录取分数线为414分,动画艺术理录取分数线为416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理录取分数线为419分,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4

沈阳理工大学2020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31分,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5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5分,金属材料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85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理科

沈阳理工大学2021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13分,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63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64分,金属材料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

沈阳理工大学2018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76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安全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0分,弹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