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现代物流管理 | 2021 | 综合 | -/347(普通类二段) | /()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是2005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山东省单独招生试点院校、山东省“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院校、本科助学自考试点院校、教育部“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学校、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工赋学堂”项目建设学校。自建院以来,学院按照“文化凝聚”“规模扩张”“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坚持以和合文化为中心的家文化建设、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质量文化建设、以班墨文化为重心的育人文化建设,坚持“质量高、有特色、服务强、影响大”的办学目标,牢牢把握“提质量、创特色、推改革”的工作主题,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现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1.2万平方米,拥有馆藏图书52.27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2亿元,固定资产总值4.3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来自山东、黑龙江、广东、福建、江苏、内蒙古、吉林、四川、青海等18个省份。
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枣庄工业学校、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等三所老牌国家级重点中专,办学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中叶。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创建于1951年,它的护理、药学、助产等专业享誉全国;枣庄工业学校创建于1978年,其机械制造、煤炭、电气类专业特色突出;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建于2000年,其建筑类专业特色鲜明,为地方培养了大批建筑技术人才;滕州技工学校创建于1986年,于2005年合并到滕州市高级职业学校。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积淀了厚重的办学资源和文化底蕴。2007年枣庄艺术职业中专,2010年枣庄广播电视大学滕州分校,2011年滕州市第二职业高中三所职业学校先后并入枣庄科技职业学院,进一步丰富了学院的办学资源。
学院紧贴鲁南地区产业发展需要,开设医药卫生、土木建筑、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电子与信息、文化艺术、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旅游、交通运输、食品药品与粮食、能源动力与材料等十三大门类50个高职专业,2个专科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建筑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药学等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建筑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医药护养等3个专业群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群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开设22个中职专业,其中3个省示范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开设24个技工专业,其中7个高级技工特色专业、6个预备技师专业。建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等2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等2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学院现有教职工1080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25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人,“双师型”教师244人,现有省名师工作室6个、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青年技能名师4人、省高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3个。同时,聘任泰山学者、齐鲁工匠等67位专家为学院特聘兼职客座教授。校内建有6大实验实训基地,拥有239个实验实训室、2个高标准实训大楼、1个附属医院、3000余台新型计算机(承办全国计算机考试),学术交流中心加快建设,“滕州市汽车综合公共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入选枣庄市职教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项目。同时,建有140个校外实践基地。
学院秉承“兼爱至善、笃学励能”的校训,坚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塑造“德厚技高能强”人才特色。近年来学生获得综合类技能大赛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项;行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省级特等奖1项。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科技服务活动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广受社会赞誉。50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展示才华、发展综合素质搭建了舞台。学院通过“奖、贷、勤、补、助、减”一系列奖助措施,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元化学生成长成才资助体系,为优秀学生、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国防教育特色凸显,“预定新兵连”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学院团委被评为山东省青年文明号,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先进集体。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逐步形成了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技工教育、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于一体的“一校四牌”办学特色,即“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滕州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滕州高级技工学校、滕州开放大学”,学院党委统一领导,中职学校、技工学校、开放大学二级管理,办学资源共享,“人、财、物”权属明晰、相对独立。目前,学院基于“一校四牌”的“中职与高职、高职与本科,中技与高技、高技与技师”纵向贯通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中职与中技,高职与高技(预备技师)”横向融通培养基础逐步夯实,“做优高职教育、做强中职教育、做亮技工教育、做实继续教育、做大技能培训”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逐步明晰。学院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扎实推进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俄罗斯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国立大学、日本和歌山YMCA国际福祉专门学校等战略合作,作为牵头单位启动建设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洛钼校区,参与建设中国-缅甸职业技术学院万宝矿产校区,成功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
学院坚持“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指导课程化、就业管理规范化”,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先后与190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了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关系,成立了山东智能建造职教集团、枣庄(鲁南)医养健康职教集团、枣庄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枣庄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滕州职教集团等产教深度融合平台。先后与北京韦加无人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举办“韦加无人机班”、与山东临沂天元集团举办“天元班”,与徐工集团、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中国人民解放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武警天津总队医院等单位开展的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就业模式,解决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与日本和歌山国际福祉专门学校共建“海外师资培训基地”和“海外学生实习基地”,加入了“泰中教育联盟”“中马(山东)教育联盟”等交流平台3个,为学生提供了海外升学、就业的渠道。建校以来,学院培养了近1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校园内建有人工湖、班墨园、图书馆、体育场、墨子书院以及多处人文景观,被评为“山东省花园式学校”“山东省学校卫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伙食管理先进单位”,是读书、学习、生活的理想之地。“吃”:建有两处大型学生餐厅,一次性可容纳6000人同时就餐,“中国教育网”“山东省教育发布”先后转播了《带你领略舌尖上的枣科》餐饮微视频。“住”:建有11栋学生公寓,全部装配了人脸识别系统、智能控电系统、防疫测温系统,视频监控全覆盖,宿舍内配备有高速网络、高标准单人床、电脑桌凳等高标准生活设施,按照“一站式”改革理念,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打造了温馨公寓“家园印象”社区。“行”:校内有大型超市、浴室、美发厅、洗衣房、联通移动营业厅以及多家银行自助存取款机,为学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民办医科大学
二是全国唯一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的民办医科大学
三是全国唯一拥有直属附属医院的民办高校
四是全国唯一举办者为两赴前线参战的退役军人,并唯一无偿提供附属医院给政府用于抗击疫情的民办高校
五是全国唯一在泰山脚下,规划建设最大校园的民办高校
六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校园文化载体之一“力明艺术宫”
七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民办高校
八是全国唯一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的民办高校
九是全国唯一获得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牵手未来·国医书院研学基地”和“红读计划阅读实践基地”的民办高校
十是全国唯一举办最大规模精准扶贫公益培训(13万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培训)的民办高校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创建于1985年, 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也是唯一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教育为办学特的民办医科大学。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授权、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的基础上建立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纳入国家计划内统招,独立颁发学历文凭,成为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集医学、护理、理工、经管、艺术等学科门类于一体,各专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民办大学。
2014年,在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大力支持下,学院在泰山脚下征地3000亩,建设新校区,该项目获批省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历时仅14个月,一所投资超20亿元、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58栋大楼的一期工程已拔地而起,2017年已投入使用,创造了全国高校建设史上的奇迹。新校区获批国家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的民办高校。
建校近4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领导及海内外各界朋友的关怀支持下,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30万余人。学院下设12个二级学院,开设65个国家计划内统招专业,现有在校学生近万人,教职工近千名。获省级教学成果、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特色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省十三五中医药生物研发基地等多项荣誉;承担国家、省、厅(局)等众多科研项目;拥有全国最大的校园文载体“力明艺术宫”和经省教育厅、卫健委联合评审的直属附属医院。
学院创始人王显明教授,是我国最早一代中西医结合专家。他在1956年-1959年期间,响应毛主席和周总理号召,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也是同期学员)。建校后,他组织专家编写了全国首套《高等院校中西医结合系列教材》。他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祖国的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事业,为我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开拓性和创新性贡献。
学院创始人之一、董事长、校长王力一教授,是一名曾两赴前线参战的退役军人。他1970年入伍,曾分别于1979年在广西前线、1985年在云南老山前线两次参战480余天,立功受奖。先后担任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副会长等职,现任泰安市政协常委。两次荣获省市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2018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在国家有关单位组织的评选中荣获“中国工业榜样人物”称号。
面对重大疫情,王力一董事长再展军人风采,无偿提供力明学院附属医院全部资源给政府用于疫情隔离观察场所使用,有效缓解政府公共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了一定贡献。他的突出事迹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解放军报》整版、《山东国防报》整版、《中国教育报》头版、《中国退役军人杂志》、《中华儿女》等刊登其事迹,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双拥杂志、大众日报客户端和国防部网站、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等海内外百余家新闻媒体也给予广泛的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展望未来,学院将秉承“慎思明辨、博学广识”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内涵建设,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努力创办中国第一所以传统医学为特色的民办本科技术大学。









专业介绍旅游类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研学旅行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熟悉中小学研学旅行相关教育政策、目标、大纲和方案要求,

专业介绍物流类现代物流管理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知识,具备一体化物流作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物流核心环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