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烟台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421(普通类二段) | -/319(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汽车模具) | 2021 | 综合 | -/334(普通类二段) | -/319(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综合 | -/257(普通类二段) | -/319(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综合 | -/411(普通类二段) | -/170(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汽车模具) | 2020 | 综合 | -/283(普通类二段) | -/170(普通类二段)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357(专科批) | -/17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420(专科批) | -/200(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355(专科批) | -/175(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405(专科批) | -/216(专科批) |
机电一体化是教育部自动化专业大类中的第一专业,是以现代控制技术为方向,集电气、机械、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检测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被列为社会发展最急需人才的专业。本系该专业为山东省示范专业,省品牌专业群,建有省级数控实训基地和国家级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数控维修、PLC应用、单片机技术等专业实训教室。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领域的生产第一线,培养具备机电产品及机电设备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能力,具有高级职业技术资格、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交流电机变频调速、PLC应用、单片机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数控伺服系统、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等。
就业方向及岗位: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机电及数控设备的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管理及营销等工作,以及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改造等工作,岗位为数控操作工、工艺技术员、设备装配工、质量检测员,可晋升为设备装调师、维修技师、设计工程师、设备管理员、生产调度员、销售工程师,售后技术员、项目经理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100%。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421 |
| 机电一体化技术(校企合作,与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 334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57 |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1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46 |
| 319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0 |
| 内蒙古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3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 文科 | 130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0 |
| 历史类 | 331 |
烟台职业学院2001年建校,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
历史悠久,声誉卓著。学校由原烟台职工大学、烟台工业学校、山东省烟台财政学校、山东省轻工业经济管理学校、山东省对外经济学校、烟台教育学院、烟台广播电视大学等7所学校先后合并组建而成,秉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追求卓越、扎实工作”的学校精神,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单位”“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教学资源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
得天独厚,人杰地灵。学校位于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面碧海金沙映眼,周边绿意葱茏,环境优美。占地面积1500余亩,其中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2.6亿元,馆藏图书162万册。学校设有13个系部,拥有专任教师889人,其中教授81人、副教授311人、硕博士606人,高职在校生17000余人。开设50余个教学专业,涵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食品药品与粮食、生物与化工等10个专业类别,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烟台市主要产业、产品集群。拥有三年制大专教育、“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等全日制专科层次教育模式。
立德树人,群英荟萃。学校实施特色立校、创新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育校四大战略,专业实力打基础,建有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5个、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规划教材8门,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和品牌专业群6个、山东省示范特色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8门;名师聚集育英才,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2人、山东省青年技能名师4人、齐鲁首席技师1人,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各类科研奖励500余项,建有“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技能大赛铸品牌,师生共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4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13个,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1个、二等奖99、三等奖40个,2018年获得“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
产教融合,服务发展。学校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办学宗旨,与烟台11个区市开展全面战略合作,投资1.68亿元建成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工程实训基地,牵头组建烟台市服务外包职教集团并成为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与烟台市总工会共建烟台工匠学院,搭建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新平台。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万华化学、烟台张裕、富士康、中集来福士等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引进丰田T—TEP、通用ASEP、思科CCNA、FANUC等20余个优质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共建12个专业。建有国家、省、市级培训和鉴定基地20个,年完成社会培训超10万人次。
国际视野,合作共赢。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合作,是烟台市第一所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明材工赋学堂项目和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参与建设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开展“一带一路”汽车技能人才培养;与德国手工业行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培训、考试认证基地合作,建成山东省唯一的“德国手工业行会培训考试认证基地”;与西门子公司共建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训中心;与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共建“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韩国、美国、日本、尼泊尔等国家的30余所高校开展师生交流、学术科研等合作;先后选派6名教师分别赴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阿富汗、加拿大、俄罗斯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得到了海外学校的广泛好评;2018年,荣获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一带一路国际教育交流奖”。
桃李芬芳,砥砺奋进。每年招生5000多人,新生报到率、招生分数、办学规模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社会满意率达到95%以上,被评为“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同时,任中国职教学会现代学徒制研究中心主任单位、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联盟理事长单位、山东中华职教社副主任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山东省文明校园”“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等称号。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省财政拨款一级预算单位,隶属于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3年5月,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校为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教育部国家级数字化校园样板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山东省首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学分制试点高职院校。
学校坐落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5余万册,在校生14600余人。
学校下设冶金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教育与艺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对接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按照做精做特“冶金类特色专业群”,做优做强“现代制造类关联类特色群”,带动发展“现代服务类专业群”的建设思路,优化布局,打造特色,形成了以工为主,冶金类、制造类、控制类、信息类、财贸类、建筑类、汽车类、艺术类等8大专业群、45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6个、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企校共建紧缺工科专业2个、省级其他校企合作专业7个。
实训设施先进。学校建有国内先进的钢铁生产和轧钢生产工艺等模拟仿真生产实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实训(实验)场所182个(合并为52个校内实训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2761个;现有山东钢铁、青岛钢铁、南京钢铁、德国巴登钢铁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有效保证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需求。
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推广5G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搭建了“清华在线”“超星尔雅”“精品资源共享课”“移动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平台。拥有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1000余种,尔雅通识慕课22门,收录学校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13TB。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中钢协、东北大学、山钢集团等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企业远程实景传输20个点,搭建共享远程共享教育资源在线平台3个,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59部。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2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8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优秀教师2人、青年技能名师3人,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教育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企业兼职教师库500余人。
管理成效显著。学校围绕“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全面推进“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大学章程、完善议事规则、实施院系二级管理、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构建了现代大学的治理架构,教职员工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是山东省首批学分制试点单位,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冶金高校学科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师生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教学、实践、支持”三位一体的双创教学平台。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大重点建设项目2个;主持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2个;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9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奖项32个、省赛二等奖以上奖项54个;学生参加其他各类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00余项。
优质就业省内领先。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累计为行业和区域输送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济钢、莱钢、青钢等企业中30%以上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技能专家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设立“山钢班”、“青钢班”、“新华医疗”等企业冠名订单班60余个;毕业生连续五年综合就业率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实现了由“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出口畅”带来“进口旺”,学校的招生形势逐年看好,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报到率稳步在90%以上,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强化高水平科研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吸引社会科研力量合作,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依托“钢铁材料绿色制备联合实验室”“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和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材料工程研发中心”“山东钢铁产业研究院”“山东钢铁产业技术研究院”“教育部‘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等共建共享研发平台,承担各类横向课题研究132项,校城融合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学校人才、设备等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技术服务潜能得到有效释放。
国际交流深入合作。学校围绕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队伍的目标,先后与德国、美国、 新加坡、 巴基斯坦、泰国等12个国家26所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千余万元,共建了中德智能制造中心、德国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训中心等;先后有60余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和交流访问。牵头成立“山东省与巴基斯坦交流合作研究中心”,申报的“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迪兹瓦校区”被教育厅认定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巴基斯坦无限工程学院互设海外实训基地。
钢•铁•火特色文化。学校与冶金行业血脉相连,先进的钢铁企业文化为打造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沃土。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笃实求真明理出新”的校训、“好学力行 兼容合作”的校风、“爱生乐教 因才导学”的教风、“学始于专 功成于韧”的学风,精心打造了具有典型冶金特色的“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的特色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学院坐落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占地1045亩,校园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学生公寓每个房间设有单独卫生间,房间内配备电话,并设有宽带网接口,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51路公交车往返贯通,交通极为便利。学院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高职生近万人。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专科理科285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专科文科28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文科306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理科28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理科28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文科30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文科306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理科28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山东省排名第27。山东省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1.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000;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55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校本部)学费:55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内蒙古机电一体化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专科理科285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专科文科28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文科306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理科28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



2021年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方向)就业方向

2021年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械方向)专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