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合作办学)(中外合作) | 2020 | 理科 | -/184(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合作办学)(中外合作) | 2020 | 文科 | -/18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161(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1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1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82(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43(专科批) | -/18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09(专科批) | -/184(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43(专科批) | -/184(专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12000元/年;单列专业。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作办学)(中外合作)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4 |
| 文科 | 187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山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二段 | 普通类 | 346 |
| 319 |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0 |
| 内蒙古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93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0 |
| 文科 | 130 | ||||
| 河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00 |
| 历史类 | 331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主办的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顶山市,是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学校前身是原煤炭工业部创建于1956年的平顶山煤矿学校。后在此校基础上分别成立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平顶山煤炭高级技工学校。200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组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平顶山市工业贸易学校并入学校。2016年,河南理工大学平煤工程技术学院落户学校,开启了学校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在半个世纪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工业之发展、助学子之成长,为区域经济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仅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向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辐射全国各地,遍及社会各行各业,大多成为所在行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际技术比武冠军、道德模范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85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72人,河南省职教专家1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中原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现开设专业60余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全日制本科、高职在校生近2万人。
学校校区占地面积1454亩,建筑面积41.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8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4亿,图书馆藏书107.04万册。学校拥有现代化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等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拥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河南省最大的技能鉴定站,拥有与专业配套的、具有真实场景或高度仿真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车间)113个,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电气集团等大型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120个。其中,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教学矿井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安全实训基地,河南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瓦斯防治实验室、煤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均处全国、全行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学校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办学方针,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构建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教培训“三位一体”办学格局,探索实施了“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将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实现了专业和产业的同频共振。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构建了“六个一”思想教育平台,打造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致青春”五四文化风尚月、齐诵感恩词活动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三全育人”成效显著,《“一学五训四提高”育人模式》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以上奖励326项。走出了一条企业办学主体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好评。2019年6月,《河南日报》头版以“打造职业教育‘航空母舰’”为题,对学校的办学实践进行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对学校改革发展也多次报道。原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张保庆在视察学校时,评价“办学体制好、办学模式好、办学效果好”。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批示:“平职的工作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院”、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实力十强高职院校、中国企业培训机构百强等荣誉称号。
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力争把学校建成产教融合的引领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地、人才培养的特色地、工匠名师的集聚地、优质资源的输出地、社会服务的支撑地、国际交流的新高地,打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标杆和典范,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贡献。
学院与宝钢集团、国家电网、中煤能源集团、中国化工集团、中兴通讯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陕西煤业集团、山西晋煤集团、山西潞安矿业集团、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等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合作关系。其中,学院还与中兴通讯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新疆焦煤集团、浙江富豪时装公司、北京京胜世纪科技公司、郑州捷安科技公司、惠州市创仕公司等合作开办了与专业相对应的订单班,新生入校即可进入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订单班学习,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
学院毕业生就业面向全国,每年有30%以上毕业生进入到大型国有企业就业。其中,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生产一线技术岗位人员我院毕业生占到70%以上;毕业生中,先后有10多名毕业生走上了厅局级领导岗位,300多人走上了矿处级领导岗位,6000多人走上了科队级领导岗位。
就业工作所得荣誉:连续六年保持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2013年被评为全国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学校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黄河路 81 号
联系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处
联系电话:0375—2066462
传 真:0375—2066462
网 址:http://www.pzxy.edu.cn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国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省财政拨款一级预算单位,隶属于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的张店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3年5月,在国家级重点中专山东省工业学校和山东冶金职工大学的基础上升格组建为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校为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单位、山东省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教育部国家级数字化校园样板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山东省首批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山东省学分制试点高职院校。
学校坐落于淄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邻齐国故都,西接“大染坊”故址,南望蒲松龄故居,北濒王渔洋故里,现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37.5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85余万册,在校生14600余人。
学校下设冶金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建筑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基础教育与艺术学院,依托行业办学优势,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对接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按照做精做特“冶金类特色专业群”,做优做强“现代制造类关联类特色群”,带动发展“现代服务类专业群”的建设思路,优化布局,打造特色,形成了以工为主,冶金类、制造类、控制类、信息类、财贸类、建筑类、汽车类、艺术类等8大专业群、45个专业协调发展的格局。目前建有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山东省技能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9个、山东省品牌专业群2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6个、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5个、山东省“3+2”专本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1个、山东省企校共建紧缺工科专业2个、省级其他校企合作专业7个。
实训设施先进。学校建有国内先进的钢铁生产和轧钢生产工艺等模拟仿真生产实训基地、中德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等实训(实验)场所182个(合并为52个校内实训中心),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12761个;现有山东钢铁、青岛钢铁、南京钢铁、德国巴登钢铁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8个,有效保证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需求。
教学资源丰富。学校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推广5G技术在教学信息化中的应用。搭建了“清华在线”“超星尔雅”“精品资源共享课”“移动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平台。拥有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文献1000余种,尔雅通识慕课22门,收录学校包括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案例试题等教学资源13TB。发挥行业办学优势,与中钢协、东北大学、山钢集团等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实现企业远程实景传输20个点,搭建共享远程共享教育资源在线平台3个,合作开发职工培训教材59部。
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校内专任教师52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18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5人、优秀教师2人、青年技能名师3人,山东省名师工作室2个;教育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企业兼职教师库500余人。
管理成效显著。学校围绕“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目标,全面推进“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大学章程、完善议事规则、实施院系二级管理、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出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构建了现代大学的治理架构,教职员工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是山东省首批学分制试点单位,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全国冶金高校学科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强化技术技能培养,师生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构建“教学、实践、支持”三位一体的双创教学平台。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十大重点建设项目2个;主持教育部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项目2个;主持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9项;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赛奖项32个、省赛二等奖以上奖项54个;学生参加其他各类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200余项。
优质就业省内领先。学校作为山东省唯一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累计为行业和区域输送了高职技术技能人才10余万人,济钢、莱钢、青钢等企业中30%以上的管理骨干、技术骨干和技能专家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设立“山钢班”、“青钢班”、“新华医疗”等企业冠名订单班60余个;毕业生连续五年综合就业率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广泛认可,实现了由“好就业”向“就好业”的转变。“出口畅”带来“进口旺”,学校的招生形势逐年看好,录取分数线逐年提高,报到率稳步在90%以上,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完善科研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强化高水平科研人才和科研团队建设,吸引社会科研力量合作,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依托“钢铁材料绿色制备联合实验室”“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和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用技术开发中心”“山东省材料工程研发中心”“山东钢铁产业研究院”“山东钢铁产业技术研究院”“教育部‘AI+智慧学习’人工智能学院”等共建共享研发平台,承担各类横向课题研究132项,校城融合成果转化项目20余项,学校人才、设备等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技术服务潜能得到有效释放。
国际交流深入合作。学校围绕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才队伍的目标,先后与德国、美国、 新加坡、 巴基斯坦、泰国等12个国家26所院校和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千余万元,共建了中德智能制造中心、德国西门子先进自动化示范实训中心等;先后有60余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和交流访问。牵头成立“山东省与巴基斯坦交流合作研究中心”,申报的“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迪兹瓦校区”被教育厅认定为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与巴基斯坦无限工程学院互设海外实训基地。
钢•铁•火特色文化。学校与冶金行业血脉相连,先进的钢铁企业文化为打造校园文化、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沃土。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践行文化育人理念,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笃实求真明理出新”的校训、“好学力行 兼容合作”的校风、“爱生乐教 因才导学”的教风、“学始于专 功成于韧”的学风,精心打造了具有典型冶金特色的“钢的意志、铁的纪律、火的热情”的特色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学校的文化品味、树立了学校的良好形象, 获得山东省文明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奖助政策,建立了标准严、范围广、方式多元的奖、助、勤、补、贷等奖助体系。除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励志奖学金、院长奖学金外,还设有山钢、鲁丽、一诺威等多项企业奖学金,覆盖面达70%以上;增设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工学交替、绿色通道等各类资困助学项目,达到校内困难学生全覆盖。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河北物理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00,最低位次是215695、河北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31,最低位次是157196、山西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30,最低位次是93489、山西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30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46分(综合)。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普通类二段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00分(理科)。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科(高职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93分(理科)。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内蒙古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层次学制授予学位分类专科(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30分(理科)。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00分(物理类)。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专科理科285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专科文科28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文科306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化技术2016专科理科283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机电一体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方向专业特色省级特色专业名校建设骨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核心专业就业方向面向企事业单位机电系统安装调试维修技术员机电产品及系统设计工程师岗位技术员装置管理专员产品销售专员等答案来源于2022年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单招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