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36(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33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理科 | -/307(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9 | 文科 | -/30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59(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68(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0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03(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10(专科批) |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10(专科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47(专科批) | -/218(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83(专科批) | -/282(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210(专科批) | -/209(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理科 | -/186(专科批) | -/209(专科批)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7 | 文科 | -/210(专科批) | -/243(专科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湖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36 |
| 文科 | 338 | ||||
| 湖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56 |
| 文科 | 403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河南 | 机电一体化技术(12000元/年;单列专业。与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合作办学)(中外合作)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4 |
| 文科 | 187 |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职业高等学校。学校位于武汉中心城区、光谷腹地,关山校区与武汉光谷软件园园校一体,与五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相融;鲁巷校区紧邻光谷广场,周边高校林立,交通便利。
坚持“质量立校”。学校于2010年12月通过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新指标体系的评估,2017年12月获批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018年8月获批为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同年11月通过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2019年5月被认定为湖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同年9月获批为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2020年11月获批中华职业教育非遗教育特色校,同年12月被确定为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样板校。
坚持“人才强校”。现有教职工56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53%,副高级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4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2%。拥有湖北名师、楚天技能名师17名,特聘教授6名,建有湖北名师工作室、湖北职业教育技能名师工作室。教师在2020年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教师教学竞赛排名位列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坚持“特色兴校”。立足光谷、服务湖北、面向全国,主动对接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专业布局,建设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软件技术、邮轮旅游、网络经济、数字文化创意等六大专业群。开设36个专科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共10个。
学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与华为、腾讯、科大讯飞、烽火科技、东风本田等多家头部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73个。
学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近700人次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部分学生被授予“省技能状元”“省技术能手”称号,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2018年学生获奖数居全国第9、全省第1。在45届世界技能大赛湖北选拔赛中荣获4个一等奖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承办了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云计算”赛项湖北省选拔赛。
学校招生就业两旺。在校学生1万余人。招生综合排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2018届、2019届、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6%、97.98%和96.11%。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成才、服务全民学习,服务于社会发展。学校是省级优质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湖北省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国家开放大学学习成果认定中心(湖北)和湖北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单位。湖北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湖北省成人高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湖北省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协调办公室均设在我校。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湖北省职业(创业)培训基地、武汉市创业培训定点单位。
对外合作交流成效明显。与韩国、泰国、日本等境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组织教师及管理骨干近150余人出国参加培训研修和学术交流,组织40名多学生赴境外游学,组织专家赴“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援外培训,与国外企业开启了科研项目合作。
学校坚持“文化铸校”。秉承“立德、树人、笃学、尚行”的校训,弘扬工匠精神,多措并举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力创建文明、平安、和谐、智慧校园,连续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湖北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学校以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为使命,提出了“充分就业、适配就业、高薪就业、满意就业”四个就业为标准的品质就业战略,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创新创业引领行动、市场建设提质行动、困难毕业生帮扶行动、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等五大行动工程,努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发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优势,绘制优质企业地图,构建5分钟就业圈、30分钟就业、60分钟就业,实现毕业生在家门口就业。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每年安排20万资金促进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助力毕业生在成长道路上阳光前行。
2019届、2020届、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7.98%、96.11%、98.08%。2020年专升本录取率94.2%。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国有特大型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主办的普通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位于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平顶山市,是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学校前身是原煤炭工业部创建于1956年的平顶山煤矿学校。后在此校基础上分别成立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平顶山煤炭高级技工学校。200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两校合并组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平顶山市工业贸易学校并入学校。2016年,河南理工大学平煤工程技术学院落户学校,开启了学校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新篇章。
在半个世纪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工业之发展、助学子之成长,为区域经济繁荣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仅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向社会培养、输送各类毕业生20余万人,辐射全国各地,遍及社会各行各业,大多成为所在行业、单位的骨干力量,其中不乏国有特大型煤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际技术比武冠军、道德模范等。
学校现有教职工85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203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72人,河南省职教专家1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中原名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3人;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现开设专业60余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全日制本科、高职在校生近2万人。
学校校区占地面积1454亩,建筑面积41.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8亿,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4亿,图书馆藏书107.04万册。学校拥有现代化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等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拥有国家二级安全生产培训中心,河南省最大的技能鉴定站,拥有与专业配套的、具有真实场景或高度仿真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车间)113个,与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电气集团等大型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习基地120个。其中,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教学矿井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煤矿安全实训基地,河南省政府支持建设的瓦斯防治实验室、煤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均处全国、全行业领先水平。
近年来,学校顺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办学方针,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构建了高职教育、中职教育、成教培训“三位一体”办学格局,探索实施了“师带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将课堂搬进企业车间,实现了专业和产业的同频共振。坚持以学生为主导,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构建了“六个一”思想教育平台,打造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致青春”五四文化风尚月、齐诵感恩词活动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三全育人”成效显著,《“一学五训四提高”育人模式》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近三年来,学生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省部以上奖励326项。走出了一条企业办学主体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形成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好评。2019年6月,《河南日报》头版以“打造职业教育‘航空母舰’”为题,对学校的办学实践进行专题报道。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新闻媒体对学校改革发展也多次报道。原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张保庆在视察学校时,评价“办学体制好、办学模式好、办学效果好”。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批示:“平职的工作经验值得总结与推广”。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秀学院”、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综合实力十强高职院校、中国企业培训机构百强等荣誉称号。
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校企命运共同体,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力争把学校建成产教融合的引领地、改革创新的示范地、人才培养的特色地、工匠名师的集聚地、优质资源的输出地、社会服务的支撑地、国际交流的新高地,打造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标杆和典范,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助力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新贡献。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新兴工业城市平顶山市白龟湖畔,豫西南工业重镇 --平顶山市,东濒京广、西临焦枝两大铁路干线,更兼许南、平桐、平洛高速公路纵横,交通十分便利。
我院餐厅可容纳万人同时就餐,有各种炒菜、小灶、丰富多样,有回民餐厅。






大专就业考自己,学校都是浮云能去郑州的话还是去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