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江西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东华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2021 | 理科 | -/509(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 2021 | 理科 | -/509(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 2021 | 理科 | -/509(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 | 2021 | 理科 | -/509(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2021 | 理科 | -/508(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2021 | 理科 | -/507(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2021 | 理科 | -/507(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2021 | 文科 | -/555(本科二批) | -/478(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大数据方向) | 2020 | 理科 | -/520(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2020 | 理科 | -/518(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2020 | 理科 | -/518(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2020 | 理科 | -/518(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2020 | 理科 | -/518(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 2020 | 理科 | -/518(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 | 2020 | 理科 | -/518(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2020 | 文科 | -/531(本科二批) | -/51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大数据方向) | 2019 | 理科 | -/502(本科二批) | 540/499(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 2019 | 理科 | 511/502(本科二批) | 540/499(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2019 | 文科 | 566.99/543(本科二批) | 540/499(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2018 | 理科 | -/501(本科二批) | -/49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2018 | 理科 | -/498(本科二批) | -/49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 | 2018 | 理科 | -/496(本科二批) | -/49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2018 | 理科 | -/496(本科二批) | -/496(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2018 | 文科 | -/539(本科二批) | -/537(本科二批) |
| 软件工程 | 2017 | 理科 | -/466(本科二批) | -/464(本科二批) |
本专业是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软件工程领域的国际前沿,充分发挥软件学院的自身优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工程型软件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9 |
|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08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文科 | 555 | |||
| 重庆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31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27 |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东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 534 | |||||
| 532 | |||||
| 湖南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33 | ||||
| 山东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1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13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福建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24 | ||||
| 安徽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10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0 |
| 浙江 | 软件工程(英语)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4 |
| 北京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10000元)(专业办学地点东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7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9 |
|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08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文科 | 555 | |||
| 重庆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31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27 |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东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 534 | |||||
| 532 | |||||
| 湖南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33 | ||||
| 山东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1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13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福建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24 | ||||
| 安徽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10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0 |
| 浙江 | 软件工程(英语)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4 |
| 北京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10000元)(专业办学地点东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7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9 |
|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08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文科 | 555 | |||
| 重庆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31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27 |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东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 534 | |||||
| 532 | |||||
| 湖南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33 | ||||
| 山东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1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13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福建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24 | ||||
| 安徽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10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0 |
| 浙江 | 软件工程(英语)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4 |
| 北京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10000元)(专业办学地点东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7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09 |
|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 | 509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08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07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文科 | 555 | |||
| 重庆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31 |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27 | ||||
| 广东 | 软件工程(非定向)(接受无专业志愿考生调剂录取)(办学地点:东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 534 | |||||
| 532 | |||||
| 湖南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5 |
| 软件工程(会计方向) | 533 | ||||
| 山东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21 |
| 软件工程(金融方向) | 513 |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07 | ||||
| 福建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 软件工程(英语方向) | 524 | ||||
| 安徽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100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0 |
| 浙江 | 软件工程(英语)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4 |
| 北京 |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10000元)(专业办学地点东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97 |
| 山东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21 |
| 河北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3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掌握 计算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 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设计、开发、管理、服务等工作的 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学习计算科学、软件工程相 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实践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经 验、软件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养,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团 队精神,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 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学与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构和典型方法;
4.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评审、测试、 维护以及过程与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5.经过系统化的软件工程基本训练,具有参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的经历,具备作为软件工 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6.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权衡和选择各种设计 方案,使用适当的软件工程工具设计和开发软件系统,能够建立规范的系统文档;
7.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以 及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8.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9.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软件工程技术伦理 的基本要求;
10.了解软件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和软件行业的发展动态,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 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系统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合理的判断和选择,具备 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2.具备自我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随时涌现的新概念、新模型和新技术,使自己的专 业能力保持与学科的发展同步。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计算基础、数学和工程基础、职业实践、软件系统建模与分析、软件系统设计、 验证与确认、软件演化、软件过程、软件质量、软件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离散数学(64学时)、计算系统基础(64+48学 时)、计算与软件工程I(个人级软件开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Ⅱ(小组级软件开 发)(48+48学时)、计算与软件工程Ⅲ(团队软件工程实践)(16+96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 (64+48学时)、操作系统(48+48学时)、计算机网络(48+48学时)、数据库系统(48+48学 时)、软件需求工程(32+32学时)、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32+32学时)、软件构造(32+32 学时)、软件测试与质量(32+32学时)、人机交互的软件工程方法(32+32学时)、计算机组织 结构(限选)(48学时)、软件工程统计方法(限选)(48学时)、软件过程与管理(限选)(32学 时)。
示例二:程序设计基础(32学时)、面向对象的编程与设计(32学时)、数据结构(32学时)、 离散结构(32学时)、操作系统(32学时)、数据库系统(32学时)、计算机网络(32学时)、软件工 程概论(32学时)、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32学时)、软件体系结构(32学时)、软件项目管理 (32学时)、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32学时)、计算机应用与编程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面向对 象与交互式应用开发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数据 库应用系统综合实践(实验64学时)、软件系统构思综合训练(实验64学时)、软件工程综合实 践(实验64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授课+实验学时数):程序设计基础(60+20学时)、离散数学(64学 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40+16学时)、数据结构(60+20学时)、计算机组成与结构(52 +12学 时)、操作系统(62 +10学时)、数据库概论(52 +12学时)、软件工程导论(40+8学时)、网络及其 计算(56+16学时)、软件建模技术(30+10学时)、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32+8学时)、软件项目 管理(32+8学时)、软件工程课程设计(实验8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系统分析 与软件建模实验、软件系统设计实验、软件测试实验、专业综合实践。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西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497 |
| 软件工程(软件类)(高收费)(Web系统开发、大数据分析、移动软件开发)(在抚州校区就读) | 普通类 | 478 | |||
| 山东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中外合作办学 | 521 |
| 河北 | 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536 |
江西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物技术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是江西省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农业农村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占地面积1.6万亩。校园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溯源于1905年创办的江西实业学堂,1908年更名为江西高等农业学堂。本科教育肇始于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2年组建江西农学院。1958年创办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1968年更名为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9年江西农学院和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1980年11月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
学校育人体系完备。现设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557人。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教、艺等9大门类。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学科,4个江西省一流学科,11个省级一流专业,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
学校师资力量较为雄厚。有在职教职工18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教师总数80%以上。拥有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国家级人才80人,以井冈学者特聘教授为代表的省部级人才228人次。拥有国家级创新团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创新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共计18个。
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特色鲜明。组建了江西省首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建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产教融合重点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1个。拥有全省唯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拥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智库等高水平科研平台 9个。
学校办学成就卓著。坚持教学科研共同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累计培养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35万余人,涌现出7名院士,17名省部级领导干部,30多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00多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杰出人才,毕业生大多数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领域的骨干力量。学校与全省8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战略合作、科技合作关系,推广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及现代农业技术。“十三五”以来,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62项。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率先在江西省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深入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行国家普通高校招生相关规定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简称东华理工,创办于1956年,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和“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语言文化推广基地,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牢记服务国防军工的历史使命,坚持“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势”的发展思路,高擎“核学”“地学”两杆大旗,加速内涵发展、强化学科特色,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我国核大国地位的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为国防军工事业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24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政府部门领导、商界精英、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
学校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设有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抚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能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余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69个本科专业,其中59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有来华留学生招收资格。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十三五”江西省高校一流学科3个,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3个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本科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工程在内的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630余人(正副教授620余人),国家级人才29人,省级人才150余人。学校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顾问等2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近年来涌现了“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国防教育学院师生党支部)等先进集体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周义朋、“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宋金如、李荣同等为代表的一批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万余人。拥有“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学资源和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拥有省级本科高水平教学团队10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获批硕士、本科层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领域(专业)10个。近年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争金夺银,成绩斐然,相继涌现了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学子。学校被授予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荣誉。
学校在核燃料循环前端和后端形成独特的优势与特色,核地学及涉核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完备;拥有我国核资源与环境领域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目前唯一一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核技术应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3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年均科研经费达2.8亿元,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际(地区)科技合作重点研究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与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0多项。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巴西、智利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金砖国家”创新行动计划,承办了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与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并成立了 “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科技援外项目,与柬埔寨农业部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境外转化。学校积极引进外国高端专家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吸引港澳台青年学者前来工作,获批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杰青)计划、江西省首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先后有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来华留学生教育覆盖本、硕、博三个教育层次,同时学校接受外籍博士后进站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学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合作项目(TC)承担单位和咨询专家派出单位,承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国际会议以及铀矿地质与核技术人员培训任务,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首届玛丽·斯科洛多夫斯卡·居里奖学金,为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校是花园式校园,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和“江西省园林化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与就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进入新时代,东华理工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敦本务实、崇义奉公”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军民融合、行业领先、区域一流”的特色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录取批次安排:
艺术类考生录取办法
艺术类和体育类录取原则:文化上线,专业排名,即考生达生源省(直辖市、自治区)艺术类或体育类文化投档分数线后,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排名不分文理科)。江西省外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录取时使用我校专业考试合格成绩,当生源不足时,其专业成绩可参考生源省联考成绩。体育专业身高和视力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江西省艺术和体育类的录取原则执行江西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规定。

三专业优势为了更好的适应行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变化本专业积极调整专业学习方向目前本专业设置了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软件开发前端应用开发等四个专业方向很好的契合了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本专业还通过多层次多环节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训及科学研究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的创新意识使得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从事高质量应用软件产品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以及编制软件工程项目文档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考研及出国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本专业具有各类专业实验室40多个且和3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就业实习实训基地为提升学生的综合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优势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专业特色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师资情况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2020年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四就业前景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十二五以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将进一步促进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另外根据多家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分析近五年软件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始终排名前三位因此软件行业仍然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软件人才的需求量仍然非常大就业前景良好答案来源于2021年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为497分(理科)。东华理工大学江西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软件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本科二批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