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成都理工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哪个工程管理专业好(工程管理专业安工大和成理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1-02 09:45:27 解决时间:2022-12-16 14:39

满意答案

成都理工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哪个工程管理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成都理工大学和安徽工业大学各排行榜,工程管理专业的分数线,工程管理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安徽工业大学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分数对比(安徽)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安徽工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成都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工程管理2021理科 -/512(本科一批)-/566(本科一批)
工程管理2020理科 556/539(本科一批)602/591(本科一批)
工程管理2019理科 539/521(本科一批)602/591(本科一批)
工程管理2018理科 -/531(本科一批)602/591(本科一批)
工程管理2017理科 -/514(本科一批)602/591(本科一批)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安徽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坚持立足和服务地方工业与民用建筑和冶金行业工程建设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具有“土建工程背景”的“土建技术能力过硬、工程管理能力出众”复合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需要,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与理论,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毕业后5~10年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Q1:本专业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主要面向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公用事业等单位就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强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国家的城市建设、城镇建设、工程建设、建筑业、房地产业、城市公用事业和勘察设计业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济管理知识、行业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开发的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 Q2:主要课程有哪些? 工程项目管理、运筹学、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工程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工程财务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项目投资与融资、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CAD、土木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建筑安全与质量管理、房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法规、工程结构、工程测量、结构力学等。 Q3: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报考本专业,要求考生选考理科科目,要求考生热爱建设工程管理事业,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数理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Q4:本专业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维持在96%以上,其中20%左右的毕业生通过到国内外继续深造、免试推荐或考研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参加就业同学的去向主要为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建筑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单位、房地产企业、国际工程公司、投资和金融领域,从事工程项目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工程设计、概预算、项目监理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基础的管理型人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加快,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这对建筑类人才尤其是具有现代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土木专业技术知识、懂经营、懂法律、善管理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 Q5: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国内外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毕业生可获得国家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所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经验。他们将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招标采购、施工监理运行等方面,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同时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的效率,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和效率三者统一,提高我国大型工程建设水平,切实推动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Q6: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1) 人才培养理念: 按照培养“土建技术能力过硬、工程管理水平出众”复合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形成了以“强化土建基础、突出BIM技能”为特色的工程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 专业建设支持: ①首批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重点建设专业 ②安徽省首批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重点支持专业 ③校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3) 实践实训设施: ① 广联达共建“BIM工程造价实训室”、“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室”; ② 校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 ③ 校建设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 ④ 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安徽工业大学“BIM实训/双创基地”; 另有校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室、BIM综合实训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及校外多家实习基地。 (4) 社会培训及技能考评: ① 全国BIM技能等级考试考评点,“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与“中国图学学会”组织开展,目前为省内高校唯一考点; ②“住房城乡建设领域BIM应用专业技能考试”考点,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组织开展; (5) 师资队伍概况: 现有专任教师18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素质兼备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具备博士学位教师9人,多毕业于东南大学、重庆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高校,半数教师具有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建设工程领域各类执业资质。 (6) 人才培养质亮点: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已三次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詹天佑工程土木工程基金会”高校优秀毕业生(含首届毕业生洪政、2012级徐磊、2013级兰红娟);两次获得“全国建设类专业优秀大学生”。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以及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受到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可报考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能在建设、设计、施工、工程咨询和监理、房地产企业、投资与金融等领域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以及在政府部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和科研等相关工作。本专业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省级“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重点支持专业。 工程管理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素质兼备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具备博士学位教师9人,其余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约1/3教师具有建设工程领域各类执业资质。近三年来,专业教师主持完成“973”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项,主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项,近几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副主编负责编写教材6部;主持和参加省级、校级教改课题多项,发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论文10余篇;主持“安徽省振兴计划项目”、“工程管理综合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多项。 本专业办学以来发展迅速,尤其自2012年入选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以来,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条件、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工程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土建工程技术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均能很好地满足“土建技术能力过硬、工程管理能力出众”复合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的特色培养需求。目前校内建有工程造价实训实验室、工程管理沙盘实训室、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室、BIM综合实训室等;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校生每年均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多次在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算量大赛、施工管理沙盘及软件应用大赛、BIM毕业设计大赛和BIM应用技能大赛中获奖;建有中国十七冶集团、马钢集团、马鞍山市政建设公司、马鞍山市城投集团等多处校外实习基地。 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本校一直名列前茅,且有多人考取985、211院校研究生,大多数学生签约就业行业和就业地域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方向,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良好。2014年,我校工程管理首届毕业生洪政同学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和詹天佑工程土木工程基金会优秀毕业生(全国共15名工程管理专业学子获奖),2016年徐磊同学、2017年兰红娟同学再次获此殊荣。
安徽工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安徽工程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12
广东工程管理(非定向)(办学地点:佳山校区)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46
河南工程管理(佳山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0
山东工程管理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29
黑龙江工程管理理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375
河北工程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37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成都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程管理 本科一批 招生类别:理工

专业剖析:工程管理专业是国家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下应运而生的学科交叉性新型专业,在房屋建筑、水利水电、轨道交通等建设领域广泛应用。本专业拥有富有特色的“双师型”师资团队,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虚拟仿真中心,培养掌握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专业综合能力,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符合相关领域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管理、土木工程估价、土木工程施工、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工程信息管理、项目投资融资

职业愿景:毕业可就业于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如建设行政相关部门、工程建设咨询机构、工程施工单位、工程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相关金融服务机构、银行、国际工程承包单位;也可进一步深造,从事学术科研、教育等工作。

学制及学位: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工程管理(宜宾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2
重庆工程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69
湖南工程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85
河南工程管理(异地校区专业。单列专业。不能识别红、黄、绿、兰等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宜宾校区)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4
山东工程管理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567
江西工程管理(宜宾校区)(不能识别红、黄、绿、兰等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5
安徽工程管理(4440元/年;不能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考生不能录取;在宜宾校区就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66
河北工程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559
安徽工业大学
163
软科(综合)
224
校友会(综合)
228
武书连
1429
US排名
学校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长三角与南京毗邻的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马鞍山钢铁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0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华东冶金学院和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安徽工业大学。

建校60多年来,学校弘扬“高标准、严要求”优良传统,传承“团结、求实、勤奋、创新”优良校风,铸就“精工博学、厚德敏行”校训精神,积淀“至诚报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崇尚科技,无私奉献、争创一流”大学文化,走出一条“以工为主、服务行业、融入地方、创新发展”的特色发展之路,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科技部与安徽省政府联动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2548.72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4亿元,馆藏纸质文献201.09万册、数据库135个。现有教职工211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8人、副高级职称49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56.3%)。全日制本科生24144人,各类研究生4055人,留学生375人,宝钢、中天班学生421人,各类继续教育在籍生7835人。设17个教学院部,63个本科招生专业,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专业学位类别、22个领域,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特色(品牌)、综合改革试点、振兴计划专业47个。13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和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位居省属高校首位。

现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学校“三步法”创新人才培养之路,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十三五”以来,大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际奖96项、国家级奖1304项、省级奖3165项,荣获省属高校第一个“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特等奖、第一个“挑战杯”全国“优胜杯”,实现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四连冠”,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金奖,3个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金鹰创新创业团队入选全国首批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创业典型荣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活动中,多次获全国一等奖等荣誉。“十三五”期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3%。90%以上的毕业生集中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呈现出“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特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居全球ESI排名前1%,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十三五”以来,主导制订国际标准6项,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326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2项,授权发明专利1002项,转移转化专利成果228项。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获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省属高校第一名,获省科技厅对省内技术转移补助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5个,“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平台获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上,学校10位学者入选。在“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首次入围全球1000强。近3年,在科睿唯安发布的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学校3个学科领域6人次入选,位列省属高校第一。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建立政学研合作联盟,共建6个实体性研究院,与宝武集团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44个联合研究中心,与马鞍山市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企业家学院和马鞍山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三五”以来,智库成果获中央决策部门采纳1项,教育部、科技部、安徽省采纳5项,获省市领导批示18项,在中央“三报一刊”、省级核心报刊发文38篇。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47所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批成立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校办高科技企业安徽华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是省属高校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

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获批成立ISO-TC107/SC9PVD国际标准分委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工作,学历留学生规模位居省属高校第二。学校加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校企联盟”,获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汉语水平考试院校资格。深化与长三角高校合作,加入“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大学科技园联盟”和“长三角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联盟”。持续推进省内外校友会和学科校友会组织建设,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获评安徽省民政厅社会组织评估5A级基金会。

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1人获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称号,2人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3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校入选省首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试点建设高校、易班省属试点高校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安徽省首届文明校园。先后50余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先进集体、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坚守信念、坚持梦想、坚定信心、坚韧不拔总要求,聚焦培育时代新人和服务重大需求主题,拉抬标杆,等高对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大力实施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朝着新时代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懈奋斗。


奖学金设置

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2)国家励志奖学金;(3)国家助学金;(4)优秀学生奖学金;(5)专项奖学金:设有宝钢奖学金.

除上述奖学金外,还设有校友奖学金,如上海校友会奖学金、Umtal奖学金,八一钢铁奖学金和金鼎奖学金等20多种奖助学金,金额每学年2000元至6000元不等。相关学院设有专项奖学金,奖金金额每学年500至2000元不等。



加分政策

学校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的全国性加分政策。


成都理工大学
173
软科(综合)
138
校友会(综合)
184
武书连
1531
US排名
学校简介

成都理工大学是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有成都和宜宾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887亩,校舍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是读书治学的美好园地。

成都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是共和国建国初期创办的三所地质院校之一。此后历经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的历史时期,2001年合并四川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有色金属地质职工大学,组建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建设发展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2001年成都理工大学组建之际,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2008年学校在512汶川地震中作出突出贡献,温家宝总理勉励“一定要把成都理工大学办好”。2010年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成都理工大学协议。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19年学校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有4个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化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学校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校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成都理工大学牛津布鲁克斯学院。学校先后入选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强。

回望过去,成都理工大学矢志报国,上下求索,风雨兼程,耕耘不辍,为社会培养了26万余名优秀人才,他们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当中涌现出一批知名学者、专家和管理人才,其中有两院院士5人。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优良传统、“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训。

成都理工大学是以理工为主,以地质、石油、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以土木、化工、材料、电子、机械、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为特色,经管文法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有1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进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成都理工大学有66个本科招生专业(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15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4个,省级一流专业38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其中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含独立招生方向)7个。学校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拥有各类国家级一流课程11门,各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14门。

成都理工大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着力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科学素养、责任担当、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388人,其中本科生30392人,研究生5996人。学校共设有20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另有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现有教职员工3608人,其中,有教授(级)442人,副教授(级)776人。截至2022年3月,获国家级人才称号和国家级人才计划154人次,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获得省级人才称号和入选省级人才计划486人次,其中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0人次,获四川省教学名师7人,四川省优秀教师3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3人。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现有自然资源部、教育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和四川省的科技平台30个。学校参与了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学校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3个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16个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1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

成都理工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攀科技创新高峰。学校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地调计划等一大批重要项目。学校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等各项奖励993项(次),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项、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9项。学校以服务国家、行业、地方发展建设为己任,积极参与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油气地质勘探、能源开发、大型水电、区域及城市环境以及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成都理工大学现与成都市在校内共建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馆藏世界知名“合川马门溪龙”化石等6万余件标本。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65.9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6个,电子图书262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档案管理达到“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国家一级”标准。学校主办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6种,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种、CSCD收录期刊2种、科技核心4种。学校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高校廉洁文化教育基地“育廉馆”等平台。

成都理工大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资源、能源、环境、建筑、军工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国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先后与英国、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意大利等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项目实施单位。现与牛津布鲁克斯大学举办4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当前,成都理工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部、省、市、校共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平台上,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力登攀,为全面建设优势特色更加显著的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招生工作原则

学校本科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大力推进招生“阳光工程”,为国家和学校选拔优秀人才。

组织机构设置

成都理工大学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成立成都理工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招生工作的方针政策,执行学校党政有关招生工作的决定,研究制定学校招生工作的实施办法,并监督招生工作的全部过程。

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招生就业处,作为成都理工大学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招生就业处在本科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闭会期间,处理招生日常工作。

提档比例

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确定提档比例,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5%,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20%。

按专业和学科大类招生

学校实行按专业和按学科大类相结合的招生模式,有地质学类、核工程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测绘类、化工与制药类、公共管理类、建筑类、旅游管理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十个招生大类。学生完成大类基础培养阶段后,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专业分流。

加分政策

学校认可生源所在省份的加分政策,以加分后形成的特征分作为录取和专业安排的成绩依据。

 进档考生录取原则

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进行录取,专业志愿之间不设分数级差。投档成绩相同时,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同分排序细则进行排序录取。当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未满足时,对服从专业调剂者,从高分到低分调剂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我校使用生源所在省市统一组织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对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成绩均上线的考生采用“专业志愿优先”的方式,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投档规则录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没有明确投档规则的,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按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文化成绩相同,依次按专业成绩、外语、语文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美术类专业按专业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依次按文化成绩、外语、语文单科成绩从高到低排序。其中四川省美术类考生文化成绩要求达省控线上40分(含40分)。报考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专业要求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

 



  中专 2022-12-16 14:39

相关问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