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安徽财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20 | 综合 | -/475(本科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9 | 综合 | 481/470(本科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8 | 综合 | -/472(本科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7 | 综合 | 475/472(本科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安徽财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20 | 理科 | 580/564(本科一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9 | 理科 | 529/529(本科二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8 | 理科 | -/527(本科二批) | /() |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2017 | 理科 | -/501(本科二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上海 | 公共管理类(含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1 |
| 四川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松江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4 |
| 海南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7 |
| 安徽 | 公共管理类(5000元/年;含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1 |
以劳动关系管理、养老服务管理和互联网医疗管理为专业培养方向,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会等专业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团体输送高级人才,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劳动关系、企业(职业)年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涉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岗位从事管理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8 |
| 文科 | 586 | ||||
| 广西 | 公共管理类(在龙湖东校区办学,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 江西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9 |
| 文科 | 592 | ||||
| 福建 | 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 黑龙江 | 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5 |
| 文科 | 522 | ||||
| 山西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办学地点龙湖东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11 |
| 文科 | 548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学、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设牵头单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试点建设单位。2017年被列为上海市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的前身为创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上海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1980年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础上,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1476亩,总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约3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约10亿元。现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纺织服装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数理与统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工程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本科专业64个;机械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车辆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工商管理等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飞行技术、交通运输、化学工程与工艺、产品设计、纺织工程、自动化、艺术与科技、旅游管理(邮轮经济)、飞行器制造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1个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交通运输、服装设计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等8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专业通过德国ASIIN认证。
学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同构建了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学校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和工程服务人才的摇篮。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0名,其中硕士研究生近4400名。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2021年,在疫情影响下就业率达到97.66%,继续位于同类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学科引领,持续增强科研核心创新力。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个、Ⅳ类高峰学科1个,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智库等省级学科科研平台18个;建有高等研究院,汇集高端人才团队,打造科研特区。自2016年来,学校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项,其中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2020年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以第一单位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0余项;以第一单位获省部级科技奖29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部级哲社类获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得专利授权3200余项。
学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现有教职工1983人,其中专任教师1553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6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639人。学校目前在岗各类国家级人才2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含双聘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部级人才及人才项目获批者102人。
学校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海外学习交流平台和渠道。目前,学校已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有中韩、中法和中瑞等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博士联合培养、硕士和本科双学位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毕业设计、海外实习、国际产学合作、国际友城等90多个海外学习交流项目。学校每年接收自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蒙古等6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转型和发展,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征程上自信前行。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忱欢迎您的到来!
松江校区(主校区)地址:上海市松江区龙腾路333号,邮编:201620
长宁校区地址: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350号,邮编:200335
虹口校区地址:上海市虹口区逸仙路88号,邮编:200434
安徽财经大学于1959年5月始建于合肥,时名为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址素有“珍珠城”美誉的淮河流域中心城市蚌埠,校址设在交通路。1983年,校本部迁至龙湖西校区。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同年9月,学校迁入龙湖东校区。
学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跨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财经大学,是我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第三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大学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建高校。2012年获批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4年入选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
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9977人,硕士研究生3285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8869人。学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知识探究、能力提升、素质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建设,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地方及行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学校《“四位一体”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学校以2个A+专业、10个A专业、17个B+专业、23个B专业的成绩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10、安徽省属高校第1。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558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6人,博士生导师28人,硕士博士化率近91%。拥有国家“万人计划”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教学名师34人,省级名师工作室8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5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7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人。
学校现有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艺术学院、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拥有57个本科专业、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33个省级教学团队,5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8门省级精品课程、57门省级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办学底蕴和优势,凝练学科特色和方向,设立学科特区,创新学科建设平台,形成了多门类、结构合理、相互支撑、优势和特色明显的经管类学科群。现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3个省级高峰学科。应用经济学先后入选省级重点学科、安徽省立项建设的国内一流学科和Ⅱ类高峰学科。工商管理、统计学入选安徽省Ⅲ类高峰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三个学科获B-级。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理念,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现拥有“合作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棉花工程研究所”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5个,“安徽经济预警、运行与战略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中国合作社研究院”“安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省部级重点智库4个,“中国小岗研究院”等校级特色科研创新平台42个。近年来,学校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立项数量、立项层次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财经类高校及省属高校前列;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等奖励;多项研究成果获中央和省部级领导批示。学校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着力打造财经领域新型高端智库,尤其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系列研究报告为代表的研究成果政策影响力和媒体影响力日益扩大,特色品牌日益凸显。学校主办的《财贸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获评“FMS管理科学高质量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点推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开展教育合作交流。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强中外文化体验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以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夯实中外人文交流基础,着力服务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
学校占地总面积891329.56平方米,其中龙湖东校区661005.79平方米,龙湖西校区230323.77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744864.92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13亿元。图书纸本馆藏223.17万册,电子馆藏120TB。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育设施及实行公寓化管理的学生公寓,学习条件良好,生活环境优雅,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百佳食堂”“安徽省高校学生公寓工作先进集体”,首届“安徽省文明校园”,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称号。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秉承“诚信博学,知行统一”的校训精神,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扎实推进“安财新经管”发展战略和“走出去、建平台、上水平”战略路径,把安徽财经大学建设成为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突出,在同类院校中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收费标准:
按省价格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定标准执行。
具体请进入我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了解:
http://jyfw.aufe.edu.cn/

安徽财经大学投资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安徽财经大学税收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税收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税收学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税收学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税收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安徽财经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

安徽财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算

安徽财经大学工程造价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造价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造价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工程造价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造价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安徽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管理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工程管理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管理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

安徽财经大学物联网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联网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联网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

安徽财经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和劳动与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二个专业,